平山冷燕

《平山冷燕》又名《四才子书》,是明末清初小说中较有影响的一部作品。是刊行于清初的一部流传甚广,影响颇大的才子佳人小说,鲁迅的《中国小说史略》曾予以详细介绍,认为它的主旨是“显扬女子,颂其异能,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,重俊髦而嗤俗士”。为中国古典名著。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顺治十五年(1658年)由天花藏主人作序的《新刻批评平山冷燕》,现存于大连图书馆。此外,尚有聚锦堂刊天花藏七才子书本及退思堂刊天花藏七才子书本、玉兰堂本、静寄山堂本等。清初曾译成满文,后又被译成法文,介绍到欧洲。
第十八回 痴公子倩佳人画面

词曰:

泼墨淋漓,解尊面权为素壁。虽然未似锦筏奇,圈圈点点,得辱佳人笔。 书生白面安能及,杨妃粉黛无颜色。 除非神荼郁垒,横涂竖抹堪为匹。

右调《醉落魄》

话说张寅在玉尺楼下考诗,听见楼上欢笑,以为山小姐得意,竟大着胆,一直撞上楼来。

此时许多侍妾因见山小姐与冷绛雪取笑张寅作乐,都立在旁边观看,楼门口并无人看守,故张寅乘空竟走了上来。山小姐忽抬头看见,因大怒道:“这是甚人,敢上楼来?”张寅已走到面前,望着小姐深深一揖,道:“学生张寅,拙作蒙小姐见赏,特上楼来拜谢。”众侍妾看见张寅突然走到面前,俱大惊着急,拦的拦,遮的遮,推的推,扯的扯,乱嚷道:“好大胆!这是甚么所在,竟撞了上来!”张寅道:“我不是自撞来的,是你家太师爷着人送我来的。”山小姐道:“好胡说!太师叫你在楼下听考,你怎敢擅上楼来?”因用手指着上面悬的御书扁额说道:“你睁开驴眼看一看,这是甚人写的?任是公侯卿相到此,也要叩头。你是一个白丁公子,怎敢欺灭圣上,竟不下拜!”

张寅慌忙抬头一看,只见正当中悬着一个匾额,上面御书“弘文才女”四个大字,中间用一颗御宝,知是皇帝的御笔,方才慌了,撩衣跪下。

山小姐道:“我虽一女子,乃天子钦定才女之名,赐玉尺一柄,量天下之才;又恐幼弱,为人所欺,赖赐金如意一柄,凡有强求婚姻,及恶言调戏,打死勿论,故不避人。满朝中缙绅大臣、皇亲国戚,以及公子王孙并四方求诗求文,也不知见了多少,从无一人敢擅登此楼,轻言调戏。你不过是一个纨绔之儿,怎敢目无圣旨,小觑于我,将谓吾之金如意不利乎?”因叫侍儿在龙架上取过一柄金如意,亲执在手中,立起身来说道:“张寅调戏御赐才女,奉旨打死!”说罢,提起金如意,就照头打来。把一个张寅吓得魂飞天外,欲要立起身来跑了,又被许多侍妾拿住。没奈何,只得磕头如捣蒜,口内连连说道:“小姐饶命,小姐饶命!我张寅南边初来,实是不知,求小姐饶命!”山小姐那里肯听?怒狠狠拿着金如意,只是要打。虽得冷绛雪在旁相劝,山小姐尚不肯依。

却亏张寅跟来的家人,听见楼上声息不好,慌忙跑出到后厅,禀知山显仁道:“家公子一时狂妄,误上小姐玉尺楼。小姐大怒,要奉旨打死,求太师老爷看家老爷面上,速求饶恕,感恩不浅!”山显仁听说,也着忙道:“我叫他谨慎些,他却不听。小姐性如烈火,若打伤了,彼此体面却不好看。”因连叫几个家人媳妇,快跑去说老爷讨饶。

山小姐正要下毒手打死张寅,冷绛雪苦劝不住,忽几个家人媳妇跑来说“老爷讨饶”,山小姐方才缩住了手,说道:“这样狂妄畜生留他何益?爹爹却来劝止!”冷绛雪道:“太师也未必为他,只恐同官面上不好看耳。”此时张寅已吓瘫在地,初犹求饶,后来连话都说不出,只是磕头。山小姐看了,又觉好笑,因说道:“父命讨饶,怎敢不遵。只是造化了这畜生!”冷绛雪道:“既奉太师之命,恕他无才,可放他去罢。”山小姐道:“他胸中虽然无才,却能央人代替,以妆门面,则面上不可无才。”因叫侍儿取过笔墨:“与他搽一个花脸去,使人知他是个才子!”

张寅跪在地下,看见放了金如意不打,略放了些心,因说道:“若说我张寅见御书不拜,擅登玉尺楼,误犯小姐,罪固该当;若说是央人代替,我张寅便死也不服!”山小姐与冷绛雪听了,俱大笑起来。山小姐道:“你代替的人俱已捉了在此,还要嘴强!”张寅听说捉了代替,只说宋信已被他们拿了,心下愈慌,不敢开口。山小姐因叫侍儿将笔墨在他脸上涂得花花绿绿,道:“今日且饶你去,你若再来缠扰,我请过圣旨,只怕你还是一死。”张寅听说饶去,连忙爬起来说道:“今已吃了许多苦,还来缠些甚么!”冷绛雪在旁插说道:“你也不吃苦。你肚里一点墨水不曾带来,今到搽了一脸去,还说吃苦!”说得山小姐忍不住要笑。

张寅得个空,就往楼下走了。走到楼下,众家人接了,看见不像模样,连忙将衣服替他面上揩了。揩便揩了,然是干衣服,未曾着水,终有些花花绿绿不干净。张寅也顾不得,竟遮掩着往外直走。也没甚脸嘴再见山显仁,遂不到后厅,竟往旁边夹道里一道烟走了。

走出大门外,心才定了,因想道:“他才说代作人捉住了,定是老宋也拿了去。我便放了出来,不知老宋如何了?”又走不上几步,转过弯来,只见宋信在那里伸头探脑的张望。看见张寅,忙迎上来说道:“恭喜,想是不曾要你做诗?”张寅见了,又惊又喜,道:“你还是不曾捉去,还是捉了去放出来的?”宋信道:“那个捉我?你怎生这样慌张狼狈,脸上为何花花绿绿的?”张寅跌跌脚道:“一言说不尽,且到前边寻个好所在,慢慢去说。”遂同上了轿回来。

走了数里,张寅忽见路旁一个酒店,甚是幽雅洁净,遂叫住了轿,同宋信入来。这店中楼上楼下两处,张寅懒得上楼,遂在楼下靠窗一副大座坐下。先叫取水将面净了,然后吃酒。才吃得一两杯,宋信便问道:“你为何这等气苦?”张寅叹口气,道:“你还要问,都是你害人不浅!”宋信道:“我怎的害人?”张寅:“我央你代作诗,指望你做一首好诗,光辉光辉。你不知做些甚么,叫他笑我。央你代做,原是隐密瞒人之事,你怎么与他知道,出我之丑?”宋信道:“见鬼了!我在此等了半日,人影儿也不见一个出来,是谁叫我做诗?”张寅道:“又来胡说了!诗也替我做了,我已写去了,怎赖没有?”宋信道:“我做的是甚么?”张寅道:“我虽全记不得,还记得些影儿;甚么‘落花莲’,甚么‘包儿掉了绵’,又是甚么‘春秋’,又是甚么‘仲尼’。难道不是你做,还要赖到那里去?”宋信道:“冤屈死人!是那个来叫我做?”张寅道:“是小童来的。”宋信道:“可叫小童来对。”

张寅忙叫小童。小童却躲在外面,不敢进来,被叫不过,方走到面前。张寅问道:“宋相公做的诗,是你拿来的?”宋信道:“我做甚么诗与你?”小童见两下对问,慌的呆了,一句也说不出。张寅见小童不则声,颜色有些古怪,因兜脸两拳道:“莫非你这小蠢才不曾拿诗与宋相公么?”小童被打,只得直说道:“那诗实实不是宋相公做的。”张寅大惊道:“不是宋相公做的,却是谁人做的?”小童道:“相公叫我出来,我因性急慌忙,走错了路,误撞入他家小姐房里,被他拿住,要做贼打,又搜出相公与我的诗稿。小的瞒他不得,只得直说了。他说,你不消寻别人,我代做了罢。拿起笔来,顷刻就写完了。我恐怕相公等久,只得就便拿来了。”张寅听了,又跌脚道:“原来你这小奴才误事!做诗原为要瞒他家小姐,你怎到央他家小姐代做?怪不得他笑说代做的人已捉住了。”

宋信道:“如今才明白。且问你,他怎生叫你做起的?”张寅道:“我一进去,山相公一团好意,留我小饮。饮了半晌,就叫人送我到玉尺楼下去考。方才坐下,山小姐就叫侍妾下楼问道:《张子新编》是谁人做的?我答是自作的。他又叫侍妾说道:既是自做的,为何有平如衡诗在内?只因这一问打着我的心病,叫我一句也说不出。我想,这件事是你我二人悄悄做的,神鬼也不知,他怎么就知道?”宋信也吃惊道:“这真作怪了!你却怎么回他?”张寅道:“我只得认是平如衡与我倡和的两首,故刻在上面。他所以做这一首诗讥诮我,又要我和。我急了,叫这小奴才来央你做,不知又落人圈套,竟将他代作的写了上去。他看了,在楼上大笑。我又不知就里,只认是看诗欢喜,遂大胆跑上楼去。不料他楼上供有御书,说我欺灭圣旨不拜;又有一柄御赐的金如意,凡是强求婚姻与调戏他的,打死勿论。我又不知,被他叫许多侍妾仆妇将我捉住,自取金如意,定要将我打死。亏我再三苦求,方才饶了。你道这丫头恶不恶!虽说饶了,临行还搽我一个花脸,方放下楼来。”

宋信听了,吐舌说道:“大造化,大造化!玉尺楼可是擅自上去的?一个御赐才女,可是调戏得的?还是看你家尚书分上,若在别个,定然打杀,只好白白送了一条性命。”张寅道:“既是这等利害,何不早对我说?”宋信道:“他的利害,人人知道,何消说得?就是不利害,一个相公女儿,也不该撞上楼去调戏他。”张寅道:“我一个冢宰公子,难道白白受他凌辱,就是这等罢了?须与老父说知,上他一疏,说他倚朝廷宠眷,凌辱公卿子弟。”宋信道:“你若上疏说他凌辱,他就辩说你调戏。后来问出真情,毕竟还是你吃亏,如何弄得他倒?”张寅道:“若不处他一场,如何气得他过?”宋信道:“若是气他不过,小弟到有一个好机会,可以处他。”

张寅忙问道:“有甚好机会,万望说与我知道。”宋信道:“我方才在接引庵借坐等你,看见壁上有赵纵、钱横二人题的诗。看他诗中情思,都是羡慕山小姐之意。我问阉中和尚,他说曾与山小姐对考过。我问他考些甚么,那和尚到也好事,连考的诗都抄的有,遂拿与我看,被我暗暗也抄了来。前日山相公叫人错寻到我下处的,就是此二人。我看他对考的诗,彼此都有勾挑之意。你若要寻他过犯,上疏参论,何不将此倡和之诗呈与圣上,说他借量才之名,勾引少年子弟,在玉尺楼淫词倡和,有辱天子御书并钦赐才女之名。如此加罪,便不怕天子不动心。”张寅听了,满心欢喜道:“这个妙,这个妙!待我就与老父说知,叫你动疏。”宋信道:“你若明后日就上疏,他就说你调戏被辱,仇口冤他了。此事不必性急,须缓几日方妙。”张寅道:“也说得是,便迟两日,不怕他走上天去!”二人商量停当,方才欢欢喜喜饮酒,饮了半晌,方才起身上轿而去。

俗语说得好:“路上说话,草里有人。”不期这日,燕白颔因放不下阁上美人,遂同平如衡又出城,走到皇庄园边去访问,不但人无踪影,并墙上的和诗都粉去了。二人心下气闷不过,走了回来,也先在这店中楼上饮酒。正饮不多时,忽看见楼下宋信与张寅同了入来,二人大惊道:“他二人原来也到京了。”平如衡就要下楼来相见,燕白颔拦住道:“且听他说些甚么。”二人遂同伏在阁子边侧耳细听。听见他一五一十、长长短短,都说是要算计山小姐与赵纵、钱横之事,遂悄悄不敢声张。只等他吃完酒去了,方才商量道:“早是不曾看见,若看见,未免又惹是非。”燕白颔道:“我原料他要来山家求亲,只得倚着尚书势头,有几分指望,不期到讨了一场凌辱。”平如衡道:“我二人去考,虽说未讨便宜,却也不致出丑。所可恨者,未见小姐耳。”燕白颔道:“以我论之,小姐不过擅贵名耳。其才美,亦不过至是极矣。小弟初意还指望去谋求小姐一见,今听张寅所谋不善,若再去缠扰,不独带累山小姐,即你我恐亦不能干净。”平如衡道:“就是不去,他明日叫父亲上疏,毕竟有赵纵、钱横之名,如何脱卸?”燕白颔道:“若你我真是赵纵、钱横,考诗自是公器,有无情词挑逗,自然要辨个明白,怕他怎的?只是你我都是假托之名,到了临时,张寅认出真姓名,报知圣上,圣上说学臣荐举、朝廷钦召都违悖不赴,却更名改姓,潜匿京师,调引钦赐才女,这个罪名便大了。”平如衡道:“长兄所虑甚是。为今之计,却将奈何?”

燕白颔道:“我二人进京本念,实力访山小姐求婚;而这段姻缘,料已无望。小弟遇了阁上美人,可谓万分侥幸,然追求无路,又属渺茫。吾兄之冷绛雪又全无踪影。你我流荡于此,殊觉无谓。况前日侍妾诗中,已明明说道:‘欲为玄霜求玉杵,须从御座撤金莲。’目今乡试不远,莫若归去,取了功名,那时重访蓝桥,或者还有一线之路。”平如衡道:“吾兄之论,最为有理。只怕再来时,物是人非,云英已赴裴航之梦矣。”燕白颔道:“山小姐年方二八,瓜期尚可有待;况天下富贵才人甚少,那能便有裴航?”平如衡道:“山小姐依兄想来还有可待,只怕我那冷绛雪小姐不能待矣。既是这等,须索早早回去。”二人算计定了,又饮了数杯,便起身回到下处,叫家人收拾行李,雇了轿马,赶次日绝早就出城长行。

二人一路上有说有笑,到也不甚辛苦。一日,行到山东地方,正一条狭口上,忽撞见一簇官府过来,前面几对执事,后面一乘官轿甚大,又有十余匹马跟随,十分拥挤。燕白颔与平如衡只得下了轿,拣一个略宽处立着,让他们过去。不提防官轿抬到面前,忽听得轿里连叫舍人道:“快问道旁立的,可是燕、平二生员!”燕白颔与平如衡听见,忙往轿里一张,方认得是王提学。也不等舍人来问,连忙在轿前打一恭道:“生员正是燕白颔、平如衡。”王提学听了大喜,因分付舍人道:“快请二位相公前面驿中相见。”说罢,轿就过去了。听差舍人领命,随即跟定燕白颔、平如衡,请上轿抬了转去。幸喜回去不远,只二三里就到了驿中。王提学连连叫“请”,燕白颔、平如衡只得进去拜见。

拜见过,王提学就叫看坐。二人逊称不敢,王提学道:“途间不妨。”二人只得坐下。王提学就问道:“本院已有疏特荐,已蒙圣恩批准征召入京。本院奉旨各处追寻,却无踪影。二位贤契为何却在此处?”燕白颔应道:“生员与平生员蒙太宗师培植,感恩无地。但生员等游学在先,竟不知征召之事。有辜圣恩,并负太宗师荐拔之盛心,死罪,死罪!”王提学道:“既是不知,这也罢了。却喜今日凑巧遇着,正好同本院进京复命,就好面圣,定有异擢。”燕、平二人同说道:“太宗师欲将生中下士献作嘉宾,一段作养盛心,真足千古。但闻负天下之大名,必有高天下之大才,方足以当之;若碌碌无奇,未免取天下之笑。生员辈虽薄有微才,为太宗师垂怜,然扪心自揣,窃恐天地之大,何地无才,竟以生员二人概尽天下,实实不敢自信。”

王提学道:“二位贤契虚心自让,固见谦光。但天下文人,南直首重。本院于南直中遍求,惟二位贤契出类拔萃,故本院敢于特荐。天下虽大,纵更有才人,亦未必过于贤契。今姓名已上达宸听,二位贤契不必过逊。”燕白颔道:“生员辈之辞,其实是有所见而然,到不是套作谦语。”王提学道:“有何所见,不妨直说。”燕白颔道:“生员闻圣上诏求奇才者,盖因山相公之女山黛才美过人,曾在玉尺楼作诗作赋,压倒翰苑群英。故圣上之意,以为女子尚有高才,何况男子?故有此特命。今应诏之人必才高过于山黛,方不负圣上之求。若生员辈,不过项羽之霸才耳,安敢夺刘邦之秦鹿?是以求太宗师见谅也。”王提学笑道:“二位贤契又未遇山小姐,何畏山小姐之深也?”燕白颔道:“生员辈虽未遇山小姐,实依稀仿佛于山小姐之左右。非畏之深,实知之深也。”

王提学道:“二位贤契既苦苦自诿,本院也不好相强。只是已蒙征召,而坚执不往,恐圣上疑为鄙薄圣朝,诚恐不便。”平如衡道:“生员辈若是养高不出,便是鄙薄圣朝。今情愿原从制科出身。总是朝廷之才,只是不敢当征召耳,实是尊朝廷,与鄙薄者大相悬绝。”王提学道:“二位贤契既要归就制科,这便也是一样了。只是到后日辨时便迟了。何不就将此意,先出一疏,待本院复命时带上了,使圣上看明,不独无罪,且可见二位才而有让。明日鹿鸣得意,上苑看花,天子定当刮目。”燕、平二人同谢道:“蒙太宗师指教,即当出疏。”王提学就留二人在驿中同住了。

驿中备出酒饭,就留二人同吃。饮酒中间,又考他二人些诗文。见二人下笔如神,无不精警,看了十分欢喜,因说道:“二位贤契若就制科,定当高发。本院岁考完了,例当复命。科考的新宗师已到任多时,二兄速速回去,还也不迟。本院在京中准望捷音。”燕、平二人再三致谢。又写了一道辞召就试的疏,交付王提学。然后到次日各自别去,王提学进去复命不题。

且说燕白颔、平如衡二人,一路无辞,到了松江家里,正值新宗师科考。燕白颔是华亭县学,自去赴考,不必言矣。平如衡却是河南人,欲要冒籍松江,又严紧冒不得;与平教官商量,欲要作随任子侄寄考,平教官官又小,又担当不来;欲要回河南去,又迟了。还是燕白颔出主意道:“不如纳了南监罢。”平如衡道:“纳监固好,只是要许多银子。”燕白颔道:“这不打紧,都在小弟身上。”平教官出文书,差一个的当家人,带了银子,到了南京监里,替平如衡加纳了。

过了数日,科举案发了,燕白颔又是一等。有了科举,遂收拾行李,同平如衡到南京来乡试。只因这一来,有分教:

龙虎榜中御墨,变作婚姻簿上赤绳。

不知此去果能中否,且听下回分解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绿野仙踪

《绿野仙踪》是清李百川耗9年心血写成,以写神仙异迹为线索,描写了明嘉靖年间冷于冰由于看破红尘而去访道成仙、除妖降魔的荒诞故事。书中内容曲折地反映..